2025-Q2托福測驗考古題、真題
除每季更新的托福季報之外,菁英每月超高命中率的「托福點題班」或是官網上每月更新的托福考古題和機經都可以了解更詳盡的考題訊息:
本中心研究團隊為同學們整理出2024年第二季4月至5月的考試場次題目訊息,準備考試的同學可以由出現的「閱讀」和「聽力」主題分布來選擇接近的TPO做練習。尤其是學員系統內有「托福魔鬼訓練營」權限的同學們,更要把握線上練功的機會。「寫作」和「口說」的實際的真題則可以拿來做練習;寫作可藉由線上寫作批改系統,會有專業的托福老師做批改回饋建議唷!

以下為本季真題整理:
2025年4月
Reading
- [人類學] 馬雅文明在古典時期(約公元250年至900年)達到人口高峰,尤其以中部低地的城市如提卡爾與卡拉克穆爾為代表。這段期間的繁榮與農業技術的進步密切相關,包括梯田、灌溉系統與儲水設施的運用。這些技術大幅提升農業產能,支撐了高度城市化與人口成長。然而,在古典晚期後,馬雅人口出現明顯下滑。研究指出,長期乾旱、土地資源過度使用與政治動盪等因素可能共同導致文明的衰退。
- [心理學] 社交行為對身心健康具有多項益處,包括減輕壓力、增強免疫力與降低孤獨感和憂鬱風險。文章也提醒,並非所有人際互動皆有正面效果。若長期處於有毒或壓迫性關係中,可能導致慢性壓力與心理疾病。學者透過問卷與實驗,深入探討不同社交模式對心理健康的影響。總體而言,社交既可能促進健康,也可能帶來風險,需審慎看待。
Listening
Lecture
- [生物學] 探討了城市化對野生動物棲息地與行為模式的影響。教授指出,城市的噪音環境迫使某些鳥類改變叫聲頻率,以維持溝通效果。部分哺乳動物,如浣熊,也展現出強大的適應能力。牠們會利用人類的垃圾作為食物,並調整活動時間以避開人類。這些例子顯示出野生動物為了在都市環境中生存,正在改變其自然行為。
- [歷史學] 討論了中世紀歐洲大學的起源與發展。教授指出,早期大學如博羅尼亞與巴黎大學,起初是由學生與教師自發組成的學術團體。這些大學並非由政府或教會創建,而是源自學術需求與社群組織。講座也說明了學位制度與課程架構的起源。當時透過公開考試與正式評核授予學位,為現代高等教育制度奠下基礎。
- [歷史學] 介紹了古騰堡在15世紀中期改良金屬活字印刷術的歷史背景與深遠影響。教授指出,印刷術的普及使《聖經》與宗教改革文獻得以快速傳播,動搖了教會的權威。這項技術成為宗教改革的重要推手。另一方面,印刷也促進了科學家之間的知識交流與理論發表。印刷術因此在宗教與科學兩大領域皆引發深遠的社會變革。
Speaking
Task 1
When a new smartphone is released, would you buy it right away or wait for a while?
當一款新手機剛推出時,你會選擇立刻購買,還是等一段時間再買?
Task 2
閱讀
學校宣布將延長圖書館的開放時間,從原本的晚上10點,延長至凌晨1點。因為夜間學習時間不足,學生需要更多時間準備課業。而且延長開放時間,將可提升學習空間的使用效率與便利性。
聽力
男學生對於延長圖書館的開放時間表示反對,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有幫助,但他認為如果學生知道圖書館開放到很晚,反而會拖延學習時間,不利於時間管理,長期而言可能會更沒效率。深夜留在圖書館可能對學生健康造成負面影響,像是作息變亂、睡眠不足。他認為學校應該鼓勵學生在白天規劃時間,而不是支持熬夜文化。
Task 3
閱讀
文章介紹「智慧財產權」的概念,指出這是一種用來保護創作性成果的法律制度,涵蓋領域包括音樂、文學、設計、技術發明等。智慧財產權的主要目的是激勵創新,讓創作者能夠對其作品擁有控制權與經濟報酬。如果沒有這類法律保障,其他人可以輕易複製原創內容,將會導致創作者缺乏動力,從而難以投入時間、資源進行創作與研發。
聽力
以一位發明家的案例說明智慧財產權的重要性。該發明家花費多年時間與大量資金,開發出一款節能的智慧燈泡,若沒有智慧財產權,其他公司可以立即複製該燈泡設計,並用更低的價格出售,發明家無法回本,也會失去市場優勢。正因為智慧財產權的保護,發明家能防止抄襲,並藉由產品銷售獲利,這讓他有資源與動力持續進行其他創新發明。
Task 4
教授介紹了動物如何因應季節變化而採取不同的生存策略,主要分為遷徙與冬眠兩種方式。首先,他以候鳥為例,說明牠們會在冬季來臨前飛往較溫暖的地區。像加拿大雁會遷徙以獲取更多食物並繁殖,從而避開寒冷帶來的資源短缺與生存壓力。接著,教授談到以冬眠應對季節變化的動物。美洲黑熊會在冬天前大量進食、儲存脂肪,準備進入冬眠。透過降低活動與能量消耗,牠們得以在食物極度匱乏的季節中維持生命,等待春天來臨。
Writing
學術
- Are people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becoming more similar over time? Analyze the roles of globalization,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modern society, and express your opinion on cultural convergence or the preservation of cultural diversity.
不同國家的人們是否隨時間變得越來越相似,分析全球化、科技發展與文化差異在現代社會中的作用,並表達自己對文化趨同或文化差異的看法。
整合寫作
題目: 外來植物為何無法在溫帶地區成功種植
閱讀提出三個論點:
- 土壤性質不適合
- 氣候條件不符
- 易受當地害蟲侵害
聽力提出三點反對:
- 可調整土壤 pH 值並加入有機物質,使植物能夠適應。
- 植物具抗寒性,且可用溫室與防風設施保護。
- 當地害蟲並非特別針對該植物,且使用有機的防蟲方法,將能夠有效控制風險。
2025年5月
Reading
- [地科學] 文章探討地球與金星之間的氣候差異。金星因距離太陽較近,接收的太陽輻射比地球多得多。這使得金星早期存在的水迅速蒸發。隨著水資源的消失,金星最終也失去了海洋。沒有海洋調節氣候,金星的氣候變得極端且無法穩定。
- [人類學] 文章介紹十七世紀英國殖民者在北美的農業與畜牧實踐。殖民者嘗試在海灣地區種植菸草並飼養牲畜,模仿英國的農業模式。然而,新大陸的自然環境與資源與英國不同,導致實施困難。尤其是當地糧食價格高昂,對農牧業發展造成限制。這些挑戰使殖民者面臨重重考驗。
Listening
Lecture
- [地質學] 教授介紹了一種透過分析地衣生長狀況來推測古代地震時間的地質研究方法。地震使岩石暴露後,地衣開始緩慢且穩定地生長,科學家可根據其大小估算暴露時間。此方法的挑戰在於相鄰地衣樣本可能被誤認為同一個體,影響判斷。另一問題是無法準確掌握地衣開始生長的時間點。儘管有研究嘗試運用此法重建地震歷史,但結果因這些不確定性受到質疑。
- [生物學] 介紹一種樹木與品種A螞蟻之間的互利共生關係。這種樹提供螞蟻居住的刺,而品種A螞蟻具有攻擊性,能驅趕啃食樹木的大象。儘管曾有人質疑螞蟻對樹木的正面影響,後續研究發現若缺少品種A,樹木會被品種B螞蟻取代。品種B螞蟻會在樹上鑽洞,導致樹木死亡。因此,只有品種A螞蟻才能真正保護樹木,維持共生關係。
- [環境學] 教授在演講中鼓勵自行車社團學生積極參與校園的永續與低碳環保活動。她指出,即使不是每位成員都有自行車,也能以多種方式支持低碳生活。學生回應因為是最後一年,課業繁重,參與可能有限。教授則強調,集體的力量能對校園永續發展帶來正面影響。她呼籲學生多投入相關行動,共同推動環保理念。
Speaking
Task 1
Do you agree or disagree that people should welcome new neighbors?
你是否同意我們應該歡迎新鄰居?
Task 2
閱讀
學校宣布健身中心的開放時間將從原本的晚上11點提前至晚上9點結束。原因是晚間使用人數較少,繼續營運會造成資源浪費。此外,管理人員難以輪班至深夜,提前關閉有助於減輕員工負擔。
聽力
男學生對於提前關閉健身中心的時間表示反對。他認為許多學生白天課程排得很滿,只有晚上才有時間運動,縮短開放時間會妨礙他們維持規律運動,進而影響健康。他也指出學校忽略了學生需求的多樣性,應該提供更多彈性選擇,而不是極端地縮短時間。他建議可採用輪班制度或設置部分時段的自助使用,達到資源與需求的平衡。
Task 3
閱讀
文章介紹「耐受型生態型」的概念,指某些植物在惡劣環境下能發展出特殊適應能力,進而生存下來。當植物長期處於如污染或極端氣候等壓力中,會逐漸進化出具備對抗環境壓力的生理特性。這些特性可遺傳給下一代,成為族群演化的一部分。隨著時間推移,這樣的變化可能導致出現明顯不同的新物種。
聽力
教授以一種植物對污染環境的適應為例,說明耐受型生態型的形成。這種植物原本生長在未受污染的正常土壤中,但當土壤受到銅污染後,開始出現改變。它逐漸演化出能抵抗高濃度銅污染的能力,最終形成對污染具有耐受性的生態型。這個例子說明植物能因應環境壓力產生長期遺傳變化。
Task 4
教授介紹了動物在獵食者壓力下所採取的一種繁殖策略,稱為「大量繁殖以降低個體風險」。當動物面臨高度的捕食風險時,有些物種會發展出一次產下大量後代的繁殖方式,以增加物種延續的機率。教授以一種生活在地底的動物為例,牠們雖然個體本身沒有牙齒、防禦能力差,體色鮮艷、聲音吵雜,容易被獵食者發現,但因為一次產下數百個幼體,即使多數被吃掉,仍有少數能成功存活、成長並繼續繁衍。
Writing
獨立寫作
題目重點:探討廣告中由名人代言與一般人代言哪一種更有效。學生需回應教授提問,分析不同代言人對消費者信任度、品牌形象與廣告效果的影響,並表達自己支持哪一種代言策略。
教授重點:企業在製作廣告時常會考慮找誰代言,而這個決定會直接影響廣告的效果。他鼓勵學生思考名人與一般人代言在吸引力、說服力與觀眾連結感方面的差異,並指出沒有「唯一正確」的答案,而是應視情境而定。
學生 A 重點:學生 A 支持由一般人代言,認為這樣更容易引起觀眾的共鳴。因為觀眾在看到與自己相似的普通人時,更容易相信廣告訊息,也比較容易想像自己使用該產品的情境。這種「真實感」有助於建立品牌信任與消費者忠誠度。
學生 B 重點:學生 B 支持名人代言,主張名人的曝光率與魅力能迅速吸引觀眾注意,尤其在競爭激烈的廣告市場中,更能使品牌脫穎而出。名人形象若與產品定位一致,也能加強品牌價值感與認同感,促進產品銷售。
整合寫作
題目: 近兩萬年來人類大腦體積減少約 30% 的可能原因
閱讀提出三個原因:
- 氣候變暖導致人類體型變小,進而使大腦體積縮小。
- 遠古人類改為低蛋白飲食,不利於大腦發育。
- 現代人肌肉量減少,而肌肉與大腦活性有關,因此導致大腦萎縮。
聽力提出三點反駁:
- 過去兩萬年氣候與體型變化並無直接關聯,缺乏明確的因果證據。
- 穀物為主的飲食只在少數地區 (如澳洲、南非)出現較早,多數地區是近期才轉換,因此時間點並不符合。
- 雖然肌肉量略減,但減幅有限,不足以對大腦體積造成重大影響。
關於托福您可能有興趣
月月更新!最新托福機經分享
考後即時更新,第一手的托福考試考古題/機經考後回憶,幫助你立刻瞭解考題動態
菁英托福補習班分校據點
全台分校直營,教學品質嚴格把關,只要一卡在手各直營分校皆可上課。
托福真題授課<90/100分保證班>
外師上課比重業界NO.1+15人以內教學+口說小班制=英語實力保證
